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和母亲往往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生争执,但最后总是以母亲胜利告终,父亲往往会"退居二线",或者成为了母亲的"帮手"。虽然我们建议父亲在母亲教育孩子时要配合,但并不是让父亲完全放弃自己教育子女的优势与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样也希望得到父亲不同于母亲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相处机会。因此,父亲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沦为"第二位母亲"。

我们的教育建议是:

1、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间良好的关系才能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在处理夫妻关系中的任何问题时都必须保证孩子的权益。要互相"补台",不要"拆台"。夫妻间不要因意见分歧在孩子面前"顶牛",也不要两个人同时站在孩子对立面,一唱一和地"收拾"孩子,使孩子陷入无助的恐慌。

2、不轻视母亲的教育。强调父亲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因为父亲的社会角色、男性特征、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不同于母亲的特点,并不意味着轻视母亲的存在,也不是贬低母亲教育的意义,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诋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当然,母亲也不可以贬低父亲及其教育。父亲和母亲间的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3、不要过于唠叨孩子的学习。在许多母亲的教育模式下,有的时候父亲也开始唠叨孩子的学习,不由让孩子反感起来。其实,母亲一个人唠叨已经让孩子很心烦,父亲如果再说一次,可能会增大孩子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4、经常向孩子表达出父亲的关爱。只要是孩子都渴望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爱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父亲的爱,就会感到安全,会相信自己无论在学习、生活、交友方面都会得到父亲的支持和鼓励。

5、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孩子天性中有被父母夸奖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得到的夸奖一般来自于母亲居多,而父亲对孩子的夸奖则相对少些。父亲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能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认可的话,孩子的自信、勇气会更坚定。

6、对孩子信守诺言。没有人愿意受到欺骗,孩子也是一样。父亲特别要注意不要做出明知无法兑现的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去兑现。否则,不仅会让孩子失望,认为父亲是一个不守望信用的人,还会从父亲身上学会撒谎或言而无信。


部分来自:云晓家庭教育



二维码.jpg

长按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