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傅的常态课

在一次公开课磨课的过程中,师傅曾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课是一种常态课”,觉得很有道理,但是真的很难,一是公开课怎么能像上常规课一样呢,二是真的能做到像上一节公开课一样去设计每一次的常规课,从而进入常态化模式呢?但在听师傅的常规课的过程中确实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这学期听师傅的常规课与实习期间听得感触不一样,现在的听更有针对性,会重点去听自己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处理不好的地方,听完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师傅每节课的导入方式都不同,但都会想方设法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听课的时候总觉得不知不觉中导入到了新课。例如《公倍数》一课,师傅在看似的游戏中直接进入了今天的主题:请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请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请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并说说你的发现。一开始并不能了解到目的,但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最后请同学们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便是需要同学们动脑之处。汇报时候先汇报大部分小朋友用的方法,将46的倍数写出来,再找出46的公倍数,能干的小朋友能够用集合的方式来表示。再如《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师傅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让同学说一说自己到过最远或者是最难忘的地方,在三位小朋友热情地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引导大家一起到地质园林公园玩一玩,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

二、秩序尽然的小组汇报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做为根本目的。马克思曾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那么如何让小朋友在学会学习继而学会合作呢?除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汇报是非常重要师傅的课堂四人组、五人组不等,但是在汇报时都非常秩序井然。由组长带头,组员依次汇报,以“汇报完毕”结束汇报。每个成员都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故在探讨的时候每人都要参与。无论是上台投影展示的汇报还是在座位上的汇报,学生的合作井井有条,汇报时候语言精炼、思路清晰。

三、清晰明确的任务设计

师傅的每一节课都让我觉得课堂内容特别充实,每一个目标都能够轻轻松松过去,这跟学生会汇报有关,也和师傅课前的备课有关――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任务的层次。例如在《公倍数》一课中,师傅是这样设计任务的:

学习活动一:找出68的最小公倍数

1.      独立想办法找出68的最小公倍数;

2.      与同学交流一下方法;

3.      比较几种方法,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

4.      准备汇报。

学习活动二:找出下面几组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36  28  56  49  39  510

1.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找出他们最小公倍数;

2.      交流校对,并说说你的方法;

3.      仔细观察这几组数的特征及他们的最小公倍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      准备汇报。

首先,很明显师傅的每一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任务都有若干步骤,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故和课堂上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去落实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才更有针对性。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找公倍数,而后会快捷得找到特殊数组的公倍数,这个两个目标又分为几个步骤去完成,例如第一个任务学生先独自思考自己找公倍数,而后小组交流沟通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注意事项。在一次新教师入职培训中讲过,据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最不容易遗忘的学生方式是教授其他小朋友学习可见自己发现自己讲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课堂学习任务的难度要恰到可以。有时候会听见有人将课堂教学比喻成一个钓鱼的过程,钓鱼竿那端的鱼饵不能太遥远,让鱼儿够不到但是努力用力又能够到是最好的。课堂也是如此,太容易的任务不具有挑战性,太难的任务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任务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进行设计,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例如任务一,找68的最小公倍数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但是上升到方法的提炼以及说注意事项的时候,一些同学便会不解,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便体现出来了。故任务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同学,层层递进,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听师傅的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受便是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傅便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听师傅的课不难发现,师傅的语言很简练,说的话很少,大多是学生在说,无论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还是小组汇报的时候,师傅总是听大于说,但是只要在归纳或者讲解时,每一句都特别精炼而且重要。

这个学期幸而有机会听师傅不少常态课,收获满满,如今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听课,针对性也更强,常常将听课过程中的收获融合到自己课堂上,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看到学生豁然开朗的样子,自己觉得特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