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关键阶段之间平稳过渡的教育进程,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关键转折点。为了帮助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并应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解决他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诸多疑惑,2025年4月18日,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特别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武建芬教授,为家长们呈现了一场以《幼小衔接视角下学习品质培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围绕何为学习品质、学习品质的表现、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等方面逐步地向家长阐述。
何为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么样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武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鲜活的案例。
学习品质的表现?
儿童学习品质的表现有许多,如:坚持性、专注性、主动性……武教授对这些学习品质进行归纳,让家长了解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小衔接”视角下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
德育是孩子人格培养的首要任务,“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武教授强调:“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榜样。”她指出家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其过早追求识字量,不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其过度干预,不如保持教育“松弛感”;让孩子在“玩中学”享受快乐童年。学校教育是枝干,家庭教育是根基,最终结出的果实其实是孩子的全面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智力优势,武老师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七商并重”培养体系(智商、情商、德商、健商、灵商、志商、爱商),帮助家长们明晰了幼儿的培养方向。
学前教育是大脑发育黄金期,阅读习惯和运动能力比单纯知识积累更重要。针对家长关心的兴趣班问题,武老师还建议家长们:“报班不是为了填满时间,而是要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家长们要从“多听、多看、多抚触、多动”四个关键词指导家长们更好地培养“聪、明、通、灵”的孩子。家长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家长们要重视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做孩子的倾听者,尊重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最后,武教授总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家长要做麦田的守望者而非雕刻师。”
此次讲座,武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饱含思辨的智慧分享让在座的家长们受益匪浅。良好的学习品质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相信在未来的携手共育中,我们会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凝心聚力,共筑孩子的美好未来。
通讯员:葛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