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拱墅区初中科学 “新教材、新中考、新实践”教学培训活动在杭州市慧澜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中,浙江省优秀教研员、钱塘区中学科学教研员姚雪飞老师为全区科学老师带来了《大科学教育背景下初中科学学科实践的思考与推进》主题报告。姚老师从政策驱动下的科学教育改革与学科实践创新出发,围绕国家政策解读、学科实践、表现性评价等核心议题展开。
一、政策驱动: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
姚雪飞老师从学科实践的政策背景出发,解读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科学核心素养调查”“实验探究纳入评价体系”两个要素,指出实验教学的几点意见: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姚老师强调,科学教育需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实践,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科实践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姚老师从理论出发,介绍了支撑学科实践的多元框架的理论依据,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和成长型思维评价,并以2024年省中考卷碳循环的试题为例,明确学科实践的内涵与核心要素。以教材碳循环与考题中的差异对比为例,对教学提出相关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真实情境,重视学生方案的汇总与分析,提炼共同点,归纳分析建构模型。
此外,姚老师结合相应案例,给大家介绍了学习实践的类别和多样化实施方式,如项目化学习、数智驱动教学和跨学科融合。以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探究实践;小小营养师项目化学习等案例,展示通过角色代入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操作,完成一系列探究等过程。提出项目学习活动的实施路径:真实情境问题-如何解决-活动设计-形成初步成果或产品。
三、学科实践的评价体系构建
姚老师基于区域现状,阐述学科实践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缘起,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何为真假探究。接着分享了“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义,涵盖基于课程核心的目标、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判断学生表现的评分规则。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包括复杂的学习目标、需要持久理解的目标、整合多种智能的目标。表现性任务包括调查、实验、展示、纸笔任务、表演等多个项目。评价工具包括核查表、等级量表、整体评分规则和分项评分规则。姚老师表示,评价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因为评价方法要与学习目标相结合。此外,评分规则的编制分为归纳(自下而上)和演绎(自上而下)两种。
四、学科实践的挑战与优化方向
姚老师表示,形式再简单的学科实践项目,都需要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学科实践的精准实施,需要借助技术,未来需要融合AI,从而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过程性评价系统设计,实现科学学科的精准教学,使表现目标与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评价规则与学习支架、科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相互贯通,最终走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实验教学。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教材、新中考、新实践的背景下,本次讲座让老师们对学科实践的实施与评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晰了如何在大科学教育背景下开展学科实践精准化教学。相信此次的培训能更好地助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区域教研主题的开展,也能更好地促进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落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供稿:杭州市慧澜中学
审核:于浙园 叶卸麟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拱墅区教育学会初中科学分会
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