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智慧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2025年1月13日中午,杭州市左岸学前教育集团在教科室主任赵磊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课程故事分享与研讨活动,全体老师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叙课程 享故事
课程故事是一种回顾,一种分享,一种反思,亦是一种研究,更是一种成长。老师们化身“讲故事人”,从幼儿视角出发,述说着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的精彩片断,一个个故事被娓娓道来。
宝宝班的薛老师分享了课程《闹“情绪”的小鼻子》,它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过师幼之间的交流分享、幼儿游戏体验活动等,孩子们知道了有鼻涕要拿纸巾擦掉,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多喝水、勤洗手等。
贝贝班郑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咔咔咔”牙齿的故事》源于偶然的一次游戏发现,孩子们对黑黑的牙齿有了探究兴趣,教师结合生活活动、绘本教学、家园合作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牙齿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保护和正确使用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恒忆园区小一班章老师介绍了项目故事《摘橘子》,教师基于幼儿对成熟的橘子的兴趣,围绕“如何摘到橘子”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究,幼儿在反复的尝试、总结经验中寻找最适合摘橘子的工具与方法,体验采摘成功的快乐,感受与同伴合作、分享带来的喜悦。
恒忆园区小二班的郑老师对项目故事《安全这件大事儿》展开了介绍,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结合“认识危险”、“不做危险的事情”、“保护自己”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知道做安全的事情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同伴、增进同伴之间关系,借此发展适应幼儿园的能力。
左岸小一班的丁老师介绍到,在《片儿川的秘密》项目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杭州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学习。幼儿通过品尝不同店家的片儿川,不仅体验到了杭州地道的美食文化,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比较与反思,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了协作、分享与创造。
左岸小二班的温老师分享了项目活动《冰糖葫芦甜》,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幼儿对冰糖葫芦的浓厚兴趣,引导、支持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逐步实现制作冰糖葫芦的愿望。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建立了自信心,同时也初步掌握了简单的规律排序以及熬制糖浆的方法。
中一班的周老师介绍了她们班的《“趣”玩投壶》,在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了制作投壶、设计游戏的主角,同时也是游戏的发起者、策划者和导演。在投壶创新游戏中,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提升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场游戏之旅,让孩子孩子们体验到了传统游戏的乐趣和魅力,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高老师介绍的中二班《与你“香”遇》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结合了季节特点和触手可及的自然资源,以孩子的兴趣为主线,呈现了孩子们有关“桂花”经验的建构历程。活动中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感官认识了桂花的颜色和香味,通过调查和分享了解了桂花香水的制作过程,在活动中不断思考与创造,答所问、探所想,也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一缕“桂花香”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中三班的边老师介绍了项目活动《古法制香》,本次活动源于孩子们对于“香味”的兴趣,孩子们自发地想要“留香”来留住这大自然的美好。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去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操作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大一班的钟老师分享了项目活动《竹笛声声》,源于班级中“竹木”风格的环境创设,幼儿对竹子有了初步的认识。竹笛作为杭州的非遗文化,幼儿对其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认识竹笛的构造,并一起完成了竹笛的制作,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到竹笛的历史文化。
大二班邓老师在《杭之“绣”“秀”杭州》中介绍到,本次刺绣活动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还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学、做合一,从预设中生成,孩子们从自身兴趣出发,立足于发现的问题,不断去解决问题,收获真实的经验。
郁老师介绍了大三班的项目活动《妙剪生花》,剪纸作为一种兼具传统韵味与创新精神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更在无形中滋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耐心、专注力,以及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成为了孩子们成长旅程中一段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
明内涵 促成长
分享活动后,赵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了项目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区别。她指出,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持续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结合七大黄金标准帮助教师们梳理如何做好一个项目活动,强调做到真实性、充分给予幼儿发言权和选择权等。
关于如何找到项目的灵感,赵老师提出项目活动可以从主题中来,如“玩玩乐”中《冰糖葫芦》怎么制作冰糖葫芦?甚至是幼儿请求帮忙解决的一个生活小问题——怎么收纳雨鞋和雨衣?它们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项目活动也由此展开。
在听完上述发言后,胡霞萍园长也围绕“杭州故事”向教师们展开了说明,胡园长强调杭州故事并不仅仅是指杭州的传统文化,它也可以是杭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教师应将班级课程与杭州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项目活动的深入探究,帮助幼儿对杭州的人、事、物等产生探究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杭州的文化,萌发对杭城的热爱与自豪感。
幼儿园里“生长”着许多精彩的故事,它是真实的、生动的、有趣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在实践探索课程故事的过程中,相信教师们一定会追随幼儿视角,关注课程的真对话、真成长,通过实践、调整,循环反复,努力让课程故事绽放精彩!
撰稿人:郑江萍
审稿人: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