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绵绵,浸润着每个北秀人的心田。12月13日,北秀小学的报告厅里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校本培训。全校教师齐聚一堂,观摩语文教研组举办的古诗教学展示课。这为跨学科交流与学习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全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活动在美丽的方雅丽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共话古诗

由学校青年教师余乔毅和201班的同学共同展示《夜宿山寺》课堂教学。课堂伊始,余老师以猜甲骨文“宿”的意思作为趣味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题目,从而走进古诗。三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最后能读出诗的韵味;找关键字词,以对话式和实践体验等几种方式,为学生的想象搭支架,体会并想象楼之高;鉴赏名家的书法作品,再书写古诗。从想象“高百尺”、“摘星辰”和“恐惊天上人”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李白夸张的手法和绝妙的想象。

第二环节:策略解读,聚焦重点

语文教研组组长冯水仙老师为大家做教材解读和教学策略分享,分享的主题是:聚焦想象,探古诗之妙。《夜宿山寺》这首诗是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当中的第一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这首诗当中,他用了通俗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来表达了自己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教学,本堂课从“结合诗句,想象百尺之高;做做动作,体会摘星之妙;想象说话,感悟恐惊仙人之情”三方面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三环节:专家点评,引领提升

杭州市教坛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北秀小学毕艳波副校长做了精彩点评。她表扬余老师的课堂有三大优点:一、语文要素落得实,余老师紧紧围绕诗眼“危楼”,也就是山寺的高展开了多维度的对话,联系生活进行想象。二、课标要求把得准,二年级的古诗教学,还要感受语言的优美,余老师通过看图猜诗、划节奏符号、渲染意境的配合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三、字词教学方法巧,余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比如“辰”通过与“晨”对比识记,联系字义理解,太阳出来了是日子头的晨,太阳落下去,天上就出现了一闪一闪的星辰。这样的识字方法音义结合、生动有趣。

第四环节:学科互动,思想碰撞

教师互动环节中,数学老师翟佳萍首先非常肯定了余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板书朴素简洁;教师评价及时,学生回答有收获;借助课外资料,带领学生理解生字。她表扬余老师有亲和力,柔美动听的语言,让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地投入学习之中。语文老师杨月雪赞扬余老师的课堂如一缕清风,唤醒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单元的语文要素“想象”为重点;古诗的书写,名家的楷书、隶书、草书的书写,提高了学生赏析能力,有情境之美;识字、写字扎实有效。

第五环节:活动总结,指明方向

杭州市教坛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北秀小学吴瞻虹副校长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扬语文团队,特别是二年级组的语文团队,这首古诗,有四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设计演绎,同课异构,这种卷入式的教研活动非常值得提倡。骨干教师的引领很重要,教研组长冯水仙老师、年级组长赵洪微老师、备课组长王祯老师都以不同角度、不同的策略上过这课,然后再让年轻的余老师上课。年轻老师自我要求高,余乔毅老师用心专研,反复磨课,为大家呈现一堂精彩的课。吴瞻虹副校长还赞扬教科室,说孙福建主任采用这样的培训形式很好。同时鼓励每位老师都要带着任务和使命来听课,把这样的培训当作历练自己的绝好机会。





研之深,方可行其远。本次校本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古诗教学案例展示,不仅让语文教师能够分享并探讨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观摩,拓宽了教学视野,激发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灵感。本次活动增强了全校教师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认识,提升其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此外,这也将是一次促进教师间相互理解、相互借鉴、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为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赵颖姝

摄影:方雅丽 周莹

一审:孙福建

二审:吴瞻虹

终审:葛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