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现在会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孩子会告诉你他为什么感到害怕、愤怒或不高兴,但当你想要打开话题的时候,“为什么”这个问题会让你们的谈话戛然而止。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此时正在情绪风暴的漩涡之中,和你的交流中还要分析原因并找出合理的解释,这让青少年总是无暇顾及,而且有时即使知道,他们也不想告诉大人。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的理由似乎不成其为理由。( "这点儿事儿也值得哭?”)

对于一个正在伤心的孩子来说,听到一句“我知道你感到很伤心”,要比受到逼问“出什么事了?”或“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要舒心得多。他会觉得,和一个接受自己感受的大人交谈比和一个逼他解释的大人交谈要容易得多。

如何打破话题“终结者”的魔咒,各位家长看过来。

和孩子谈话时,是不是总要严阵以待?

那倒不一定,我们和孩子的许多交谈其实是很随意的。

如果孩子说,“妈妈,今天放学后我要去同学某某家。"

那么则没必要回答说," 我知道了,你决定今天下午去拜访朋友"。

一句简单的“ 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

只是当孩子要你了解他的感觉时,你才需要严阵以待,要迎合孩子的高兴劲儿是很容易的。

面对孩子的兴奋宣告,“ 我今天数学考了97分”,我们不难报以同样的热情,“97 分!那你一定高兴极了。"

需要技巧的是如何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克服旧有的冲动,如忽略、否认、上纲上线等。

如何才能更敏感地对待孩子的情感需求呢? 一位父亲讲述了他的转变窍门:他把儿子在

感情上受到的伤害视同他身体上受到的伤害。这种联想帮助他认识到,他儿子受伤的感情与他受伤的膝盖同样需要即刻的、认真的对待。

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同意他们的感受吗?

孩子需要的不是别人同意他们的感受。一句“你完全正确"可能当时听起来很顺耳,但它会妨碍孩子自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清楚。

例子: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班的演出。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父母:白练那么久了?我同意你。她这个决定真的是太糟糕了。

对话结束。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看一看如果孩子的感受得到了接受,那么他可以多么容易地进行建设性思考: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班的演出。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父母:那你一定很失望吧! 你一直在盼着这场演出呢。

孩子:是呀, 就因为有些小孩在排练时乱闹。但那是他们的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父母:( 静静地听着。)

孩子:老师火了, 还因为大家都没记住台词。

父母:原来是这样。

孩子:老师说如果我们立即 “改邪归正”,她也许还会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得再练练我的台词,今晚你帮我提提词儿好吗?

结论:不论年老年少,人在心情不好时所需要的不是别人同意他的看法,而是有人承认他的感受。

假如我试着揣摩孩子的感受,但猜错了,那怎么办?

那也没关系,孩子会马上纠正你的。

例子:

孩子:爸爸, 我们的考试推迟到下周了。

爸爸:那你一定感到解脱了 吧!

孩子:解脱? 我都气死了!下周还得再准备一遍。

爸爸:我明白了, 你是希望赶快考完算了。

孩子:是呀!

只有自以为是的人才会假定他总是知道别人的感受,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不一定总会成功, 但孩子通常会感激我们的努力。

当产生分歧,孩子对父母有消极评价时:

我知道我应该接受孩子的感受。但我发现,一听到我自己的孩子说出“你好坏”或“我讨厌你”之类的话,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了。

如果“我讨厌你"之类的话让你生气,你不妨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你可以告诉他:“ 我不喜欢我刚才听到的话。如果你在为什么事生气的话,请换一种方式告诉我,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当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去及时应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时:

如果你事后认识到你未能给孩子做出有益的回答,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呢?昨天我女儿从学校回来时非常伤心,她想要告诉我在操场上有些小孩欺负了她。但我当时很累而且在想别的事,所以没理会她,只是告诉她不要哭了,这么点小事算什么。她看上去很不高兴,上楼回她的房间去了。我知道我做得很糟,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每当家长对自己说,“ 我办得真糟。我为什么没想到....他就自动又得到了一次机会。 与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是开放式的。几分钟后,几小时后,或几天后总会有机会对孩子说:“那天你告诉我其他小孩在操场上嘲笑你的事,现在我认识到了,那一定是很令人生气的。”

同情之心总是令人感激的,不管它是否姗姗来迟。

各位家长学会了吗?当你保持着接纳孩子一切的态度是,就会慢慢融化你们之间的冰山。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