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共研 赋能成长

——记钱力、童文英运河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强化学科间知识融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打造基于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11月9日,钱力和童文英运河名师工作室合作举办了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有幸请到了上城区特级教师、来自建兰中学的曹健老师,与工作室成员们一起探索初中跨学科项目化的学习模式。

首先,来自童文英名师工作室的王盛楠老师和来自钱力名师工作室的刘晓倩老师合作带来了课堂展示《数理探案——我是小小侦探家》。两位老师从真实新闻事件入手,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根据脚印的大小和陷入泥土的深度大致估计人的身高和体重?”再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科知识,实现学科融合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全程参与,体验了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并实施项目的过程。

课堂展示之后,吴倩丽老师对本节展示课进行了说课。吴老师从项目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诊断、学习流程、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对课堂进行了分析。她提出“项目化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融入学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而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则需要融合各学科核心知识,实现技能向发展核心素养的跃进,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基于本次教学实践,工作是团队后期还将继续对本次项目化学习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打磨。

曹健老师对展示课和说课分析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设计融合各学科核心知识的学习项目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从课堂呈现可以看出授课老师对前期学情和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且课堂环节的设计意图清晰、目的明确,是一次非常新颖且成功的尝试。之后,曹健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作了题为《基于项目化初中科学教学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曹老师从学习素养出发,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课程样态、类型、反馈与评价方式等要素,还分享了建兰中学在跨学科项目化上所做的实践成果,使大家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最后,钱力老师和童文英老师分别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们肯定了大家对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做出的勇敢尝试和努力,并希望今后数学和科学两个工作室的成员能够继续深入合作,开发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课堂实践,融入更多其他学科的核心知识及技能,真正实现多学科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

图、文:钱力运河名师工作室

童文英运河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