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下午,杭州市拱墅区的五个数学名师工作室齐聚育才京杭小学,共同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唐恒钧教授的讲座,学习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问题链教学。
专家简介
唐恒钧,西南大学基础教育学专业博士毕业,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兼任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问题链教学研究。
聚焦讲座 精彩回顾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的核心素养,学生是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这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推动。究竟该如何开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问题链教学呢?唐教授从以下四方面给教师们做了分享。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当下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每天学到的知识变得并不那么重要,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才是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知识占有型教育转变为了素养培养型教育。作为教师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转变呢,如何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课堂中的提问。
数学问题链教学的理性认识
数学问题链教学是指利用问题链中的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构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体验数学思考中的基本思维方法。唐教授指出,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和对象,如果机械性的问题太多,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该更多地设计记忆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来推动学生的思考。而这些问题与问题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思考的基本脉络,构成了问题链。问题链可以是内容的关联、方法的关联或研究视角的关联,但问题链中一定存在主干问题,即起点问题、延伸问题、提炼问题。
数学问题链教学实践案例
唐教授结合《质数与合数》和《分数的认识》两个案例,细致而深刻地剖析了哪些是核心问题,构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问题链。在问题链中的起点问题、延伸问题和提炼问题分别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基于数学问题链的教学课例实证探索
唐教授通过自己开展的数学问题链的教学课例实证,向我们呈现了同一课例的两条不同问题链路径,一条强调方法,另一条强调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强调方法的问题链路径更趋于课堂学习的本质内容,促进了学生的深入而冷静的思考。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链课堂都是深度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链课堂才是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这是值得老师们不断去学习和探究的。
总结提升,砥砺前行
活动最后,拱墅区数学学科教研员孙钰红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回顾与总结。从核心素养的视角链接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当中的思考,从问题链理论的背景链接到实际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从无序的提问链接到结构化的设计与思考,从整体的课堂教学链接到具体的课例研讨,感谢唐教授的精彩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数学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枯燥的,但数学的思考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欣赏数学的美丽,相信通过唐教授的分享,每一位老师的内心也是火热的、充满思考的!
撰稿:丁丽
图片:丁丽
审核:莫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