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平教授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涵养智慧”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要教给儿童的是“实践智慧”。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组教师围绕“巧用资源,培养生活智慧”这一教研主题纷纷开展课堂实践。
傅晔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前三年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的社区生活两个主题学习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傅老师从“食物的哭诉”这一故事展开课堂,引导孩子思考食物浪费现象,探究浪费的话题。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让孩子逐渐形成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好习惯。
姜燕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的第一课时。姜老师立足于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在全班作介绍。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戴明霞老师执教的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中的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戴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课前小调查和课内交流分享,感受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故事和猜测数据,让孩子们了解广告的功能;通过分享购买经历,体会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马宁宁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马老师设计情境导入让孩子们明白整理的好处,随后进行模拟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让孩子们学习整理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陈佳佳老师将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实践性结合到班级管理中,执教班会课《小邋遢变身记》。陈老师借助“劳动宝典”的制作,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劳动技能,知道保持自身整洁的方法。通过“劳动成果的保卫”,让孩子们明白劳动贵在坚持,找到坚持劳动的方法。在课堂上借助小邋遢的转变,让孩子们感知劳动带来自身美,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并能联系自身生活,发现自身问题,在生活中践行劳动,争当“美劳少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研之路漫漫,课堂是为基石。道德与法治组的我们将继续立足课堂,研学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