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行动改进”,为全体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素养提升,杭州市星澜小学开展了第一届“武林杯”赛课活动。
本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所有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均参加初赛,以现场教学设计形式展开,现场告知课题,1小时内完成设计。这样的形式真正考量了教师们的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
经过第一轮现场教学设计初赛,共有19位青年教师进入第二轮复赛。
语文组
语文组共有6位教师进入复赛。5月10日上午,4位老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们学习了趣味盎然的《蜘蛛开店》。
程苗老师以学过的童话故事为起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抓住蜘蛛心情变化,配合表情,让学生在趣味中提高朗读水平。郑诗怡老师的课似流水潺潺,缓缓流淌,带着学生们在故事中畅游。“如果你是这只蜘蛛,你会怎么办”的提出,使学生们联系生活,为蜘蛛开店出谋划策,童言童语展现了学生们的智慧。
胡立莎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做一做动作、了解字形演变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胡老师创设情境,搭建多种支架,孩子们仿佛也变成了文中那只小蜘蛛,与他一起期待、一起失望。陈珂老师让每个孩子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并通过帮助叫卖,感受蜘蛛的兴奋与激动。网络上生动有趣的表情符号成了陈老师课堂上的亮点,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有趣与心情的变化。
5月10日下午,2位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宝葫芦的秘密》。徐贤齐老师注重课堂合作,引导学生采用同桌合作,分角色演绎,学生的表现令人惊艳。在四人合作创编故事时,每个学生在短短40分钟都有更大的收获。吴丹妮老师从单元要素和课后题出发,紧紧抓住“宝葫芦神奇在哪”和“学奶奶创编故事”这两个问题,带领学生共同体会童话的乐趣,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数学组
5月12日上午,在第一轮教学设计中脱颖而出的4位数学新苗在录播教室进行了第二轮的PK——《找次品》教学实践。虽然从知晓课题到现场教学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是4位年轻的教师均优异的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采。
第一节,陈晓蔚老师以大数据81个零件中找次品入手,让学生经历化繁为易,再从易到难的探究中揭示规律,最终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陈老师注重学生思维的表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一节充满思考的课。
第二节,吴佩文老师让学生分别经历在2瓶、3瓶、8瓶、9瓶、27瓶钙片中找次品,学生在一次次的经历中,逐渐悟到找次品的方法,最后利用策略解决大数据中找次品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第三节,任青青老师也是以81个零件中找次品入手,在与学生轻松交流中,解决了找次品问题的核心原则,然后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找到2个、3个、8个、9个、27个零件中的次品,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学生越学越轻松,最后还找到了次数与被测零件之间的关系,是一节高效的课。
第四节,徐琳老师在课的开始呈现了学生在前测中对问题的各种思考表征,在对比各种表征后统一表征方式,再让学生重点经历4个、8个中找次品的活动;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判断9个、27个、28个、81个中找次品的次数,这是一节注重说理的课。
体育组
5月12日下午,体育组的齐朋雨老师和章艺菲老师进行赛课,沈建炬书记、沈小臻副校长、叶卓松副校长和体育组教研组长刘晓波老师担任评委。此次赛课的主题为水平二的足球-多种方式运球。授课班级为四年级一班和二班。
首先由齐朋雨老师进行展示,齐老师在场地布置上运用了展板和挂图结合,并布置了四个不同的场地,每个场地都有不同的内容,一定时间进行轮换,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每组的组长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带领组员学习不同运球的方法,这种学习形式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节课是章艺菲老师执教,她的场地布置围绕两人小组和四人小组来进行,利用标志盘进行S型和绕8字等练习,教学环节紧凑,更注重教师的指导与纠正,课堂练习密度较大,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反馈与纠正,最后的游戏环节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两位老师都对此次赛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体现了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基本功,相信通过赛课活动能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
科学组
参与科学赛课的王佳琳和朱小琴老师在5月17日同课异构了五年级上册教材“时间”单元的第二课《用水计量时间》。
短短40分钟课堂学习跌宕起伏,时而为日晷计时有缺陷、发现水位越低流速越慢无法计时而愁眉不展,时而一起惊叹“原来水可以计时”“原来只要保持相同水位就可以精准计时”。老师和同学们个个都很享受在科学课堂中不断“掉坑”“爬坡”的过程呢!课上课下,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了合作带来的精彩。
英语组
5月17日上午,英语组的吴华老师和仰云霄老师带来了PEP Book4 Unit6 A Let’s talk的同课异构。
吴华老师的课细致扎实,通过复习衣物词汇,改变歌曲进行导入,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输出环节,吴老师通过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来创编对话,渗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衣服的理念。仰老师的课情镜统一连贯,环节紧紧相扣。通过介绍John的衣橱,引出买鞋的情境,自然地过渡到课文文本。在输出环节,仰老师将“商店”搬进了教室,让学生扮演起了顾客和售货员,整堂课氛围活跃,学生的表达热情高涨。
音乐组
5月19日上午第一节课,张一老师带领205班的小朋友一同走进了富有浓郁朝鲜风格的《桔梗谣》。
课堂一开始,张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验歌曲节奏带来的愉悦。随后通过视频简单了解朝鲜族,从而走进《桔梗谣》这首歌曲。在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律动、画旋律线等方式,有效解决歌曲重难点。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桔梗是朝鲜人民喜爱的一种可以实用的野菜,感受到了朝鲜族歌曲独特的风格,解决了这首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并且能用歌声表达出喜悦、欢快的情感。
美术组
美术复赛选用了五年级上册内容《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两位参赛的美术老师同课异构,充分展现了美术老师的美术素养。
汪静怡老师在这一课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探究传统纹样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民族传统纹样的色彩特点、所包含的寓意等。在美丽的民族纹样视觉冲击下,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在美术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孩子将纹样融入到手提包的设计中去,并进行班级走秀评价,拉近了美术与生活的距离。
吕建韬老师在这一课中,让学生学习民族纹样不同的美,引导学生能独立设计民族纹样,并把图案设计运用到生活中,使课上的盘子具备美感。吕老师课堂通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他们对民族纹样的审美情趣。力求在图案设计与趣味性上达到完美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等学习方法,体验美术设计的魅力。
本次“武林杯”赛课不仅为参赛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的机会。赛课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教师们的发展与成长、创新与思考永不止步。
撰稿:各教研组
摄影:各教研组
审稿:白福清